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·非凡十年丨美麗中國展新顏
發布時間:2022-9-14 點擊數量:1296
“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,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,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,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。”
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,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,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,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、轉折性、全局性變化。
“綠色答卷”令人民滿意、世界矚目
夏日的白洋淀,碧波蕩漾,荷紅葦綠。遼闊的水面上,一群活潑可愛的青頭潛鴨幼鳥跟隨“父母”在蘆葦叢中穿梭。這意味著,世界極度瀕危物種青頭潛鴨將白洋淀作為了繁殖地。
近年來,通過系統治理,“華北明珠”白洋淀水質從劣Ⅴ類提升至Ⅲ類,進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,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,生態環境治理實現階段性目標。
白洋淀的生態之變,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一個生動縮影。
明者因時而變,知者隨事而制。
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,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、實踐創新、制度創新,創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,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為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。
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——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“五位一體”總體布局;“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”寫進黨的十九大報告;“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”寫入黨章;生態文明寫入憲法……
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:“從歷史長河來看,如果說我們這一代人能留給后人點什么,我看生態文明建設就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。生態文明建設最能給老百姓帶來獲得感,環境改善了,老百姓體會也最深。”
9月1日,2022年服貿會,首鋼園里一個展位上,3000多張照片引人注目——
從2013年開始,北京市民鄒毅堅持每天早上拍攝同一地點的天空。2013年2月的照片里,灰蒙蒙的色調占據了大多數畫框。今年2月,藍天已經成為照片中最亮麗的風景。
10年來,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,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不斷取得新成效——
天更藍。與2015年相比,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平均濃度下降34.8%,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提高到87.5%。
水更清。2021年,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84.9%,比2012年提高了23.3個百分點。
家園更美。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.02%,森林蓄積量達到194.93億立方米,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連續保持“雙增長”。
本文來源于互聯網,本著傳播知識、有益學習和研究的目的進行的轉載,為網友免費提供,并以盡力標明作者與出處,如有著作權人或出版方提出異議,本站將立即刪除。如果您對文章轉載有任何疑問請告之我們,以便我們及時糾正。